本文作者刘剑锋为清控至道教育-美国贝翰文大学DBA(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项目学员,现任中信银行重庆分行—公司银行部(战略客户部)大客户六部总经理。文章为刘剑锋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所思所想,现分享给大家,与你共勉~
时间来到2022年12月2日(辛亥月,己丑日),凌晨2点12分。很久没有更新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了。我决定在2022年壬寅年(虎年)的最后1个月——12月,动笔写一系列的文章,缅怀逝去的岁月,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2022年11月,是我入职中信银行,参与当年筹建中信实业银行重庆分行24周年(工号007)。我人生的一半,都是在中信度过,我非常自豪。看着重庆分行由0开始,到现在总资产超过2000亿大关,跻身重庆股份制银行的前列。
同时,2022年也是我高中毕业30周年,大学入学学习计算机及国际金融专业30周年,也是从事计算机工作30周年。目前,我已出任分行公司银行部(战略客户部)大客户六部总经理。欢迎我的朋友们继续支持我的第三次创业,与我们部门进行各种合作,在信任的基础上,互惠互利,实现多赢。
上一篇公众号文章发布于2019年6月6日——《毕业季寄语》。这篇文章是写给我孩子的。在这篇文章的第一段,最后我写到: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世上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拥有,另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有所作为。’一心渴望拥有,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会失落、痛苦和绝望。心无旁鹜,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许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人。
愿你在今后的岁月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的确,这三年我就是在默默耕耘,围绕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树立目标,逐一实现。非常多的关心我的朋友,经常在微信里问我,“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怎么群里也不活跃了?怎么基本不发朋友圈了?各种活动怎么也不见你的踪影?”
关于这些问题,我先统一回复大家。
2019年8月26日,我被单位任命兼任分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电子银行部的前身是2013年成立的网络银行部,第一任负责人是青年才俊、才华横溢的徐鹏副总经理。网络银行部是为了时任总行朱小黄行长提出的“三年再造一个网上中信银行”的使命而成立的一个总行一级部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反映了我们中信集团及总行领导的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脚踏实地的务实的作风,与中信风格一脉相承。我于2014年初,接受分行党委任命,受命兼任分行网络银行部负责人。网络银行部后来更名为电子银行部。
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那一年,“余额宝”横空出世,我们中信是它的唯一托管银行,这个产品使我行的托管规模曾一度超越宇宙行—工商银行,震惊金融圈!目前,我行的托管规模仍然是行业领军者,这一单一产品的贡献功不可没。其背后,是中信人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合规基础上的创新并不断超越。
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介绍的——余额宝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产品,于2013年6月推出。天弘基金是余额宝的基金管理人。
余额宝对接的是天弘基金旗下的余额宝货币基金 ,特点是操作简便、低门槛、零手续费、可随取随用。除理财功能外,余额宝还可直接用于购物、转账、缴费还款等消费支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金管理工具。余额宝依然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
能够把一个单一产品做到全球第一,这的确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它后来改变了中国金融的很多规则及演变路径,在此我不做评论。
三年前,走马上任后,我就马不停蹄地开展支行调研、参与总行培训、积极投身2019年4季度的收官工作。毕竟离开电子银行条线5年了,市场、产品、客户等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也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斗志。中信的创新风格,和我本人是非常匹配的。在中信的大平台上,我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这一点,我非常满足,并且也做了很多可圈可点的项目,取得了大家公认的成绩。在电子银行部三年,我获得了两次总行电子银行条线“十佳优秀总经理”的光荣称号。
2020年6月,部门再次更名为“数字金融部”。从网络银行部,电子银行部,再到数字金融部,7年时间,部门的工作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实际上,是反映了我们自己的与时俱进。
因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中国金融业很多银行已经凭借金融科技Fintech和“数字化”的利器,跻身于国际一流的大型银行集团。
在2014年4月24日,我的一篇文章《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中谈到:
“其实,这些变化,追根溯源,都应归于IT技术的高速发展!
在去年奥兰多举办IT系统讨论会上,Gartner公司又提出一个新概念:数字工业经济。该公司副总裁Peter Sondergaard采用了这个新词语,为未来企业发展指出一个方向,那就是走向IT。更准确的来说:所有公司的预算就是IT的预算,所有的公司都是IT个公司。Sondergaard继续谈到:每个企业领袖无一不是数字主义先锋,每个员工都是数字武装起来的员工,我们正在大踏步的迈入数字工业经济时代!”
6年后,这已经成为现实。
这6年,“芯屏器核网、云联数算用”、ABCDIX+5G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迅速落地应用,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无论是美国FAANG,中国TABLE(T腾讯,A阿里巴巴,B百度,L雷军系,E奇虎360)、ATM(阿里 腾讯 美团或小米,许多人对于“ATM ”中的M到底是谁争议许多:蚂蚁金服、美团点评、小米)、华为等高科技或者互联网巨头的出现,无一不是说明了这一点。
我非常欣慰,我能在若干年前,对这一切有一个非常准确的预判。我认为,这就是本文的重点:专业能力。
《专业主义》是2006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描述专业能力培养的经典书籍,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他于1943年出生于福冈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系。获得东京工业大学原子核工科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原子力学工科博士学位。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社社长,1994年辞职。
之后从事国际跨国公司和亚太地区国家经济顾问活动,同时他大胆地提出了“无国界经济学”和“地域国家论”的观点,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金融时报》如此描述这位日裔美籍经济管理学家:“他是日本仅有的一位极为成功的管理学宗师。” 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教授,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2005年,作为日本远程教育的尝试者,大前研一创办了创业家学校并担任校长。著有《专业主义》《思考的技术》《OFF学》《技术4.0》等多部具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书中清晰地阐述了国际化专业人才必备的四种能力要求: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
首先,他澄清了很多误解。
专业不是职业,专业人士更不同于专家,细微的分别,却是生存的关键。专业与专家的差异,就是未来与过去、未知与已知、变动与稳定、挑战与例行工作之间的差异。
专家做的是,已经知道规则、用电脑就可以完成作业的工作;专业则是在荒野中找出路,在没有路的世界中观察、判断,然后带领组织步向坦途。换言之,专业就是无中生有,从0到1,考察的就是我们的持续创新能力。
第二,专家和专业的联系和区别。
生活中,我们经常评价一个人是否是专家,一般根据他(她)所从事的职业来判断,比如科学家、银行家、程序员、工程师、医生、律师、教师、会计师、运动员、音乐家、歌手、画家、警官、军人等等,不一而足。以上这些专家我们身边很多,往往他们的专业精神、专业领域、专业水平、专业成就,会对孩子们在今后的专业、职业选择时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我就是出生于一个高级工程师家庭,家里的长辈大部分也是高级工程师、会计师、医生、老师,而且他们的单位,清一色的设计院、重点大学、大型企业以及医院。他们的同学、朋友也是专业人士,从小家里就经常出入总工程师等这些在各自领域响当当的人物。
我简单百度了一下专家的定义:专家(Expert/Specialist)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或者是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
清代薛福成所写《应诏陈言疏》:“中国则不然,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於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
《清史稿·儒林传序》:“后如孔广森之於公羊《春秋》, 张惠言之于孟虞《易》说……皆专家孤学也。”
南朝梁沉约《到著作省表》:“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在专家面前,你一张嘴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
专家应该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遵循某种道德与行为准则的人。因为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其他人。比如股评家、解说员,这属于职业伦理范畴。专家的影响力,其作用是巨大的,它会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其他人的决策。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专家的每一篇文章,在公共场合所说的每一句话,举足轻重,价值千金。
所以,在重大决策前,主办方往往会邀请各路专家开一个座谈会,大家在会上围绕一个或者若干个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包括主题发言或者撰写文章,力求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而专业呢,却总是和某种特质相连。我小学毕业于重庆市的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重庆市巴蜀小学。
在学校官网,开宗明义,就有这段话:“祖国西南,母亲河畔,巴山蜀水,养育代代中华儿女。创建于1933年的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孕育于此,发展于此,服务于此。”
学校坐落在母城渝中,紧邻重庆抗战文化联合会旧址,历经岁月的洗礼,周恩来、邓小平、叶圣陶、邹家华等先后关心、工作、学习、生活于此,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历史名校。
巴蜀小学1933年由王缵绪(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陆军上将)创建,首任校长为周勖成,原名私立巴蜀小学校。当年,王缵绪先生怀揣教育理想,因痛恨军阀,深感中国教育离理想太远,决定留学欧洲,后回国创办学校。于是写了辞职书,但当时王缵绪是师长,刘湘是军长,刘湘还专门写了挽留信,愿意出资帮助王缵绪办学。
当王缵绪先生与卢作孚先生谈起教育时,发现思想是那样的一致,便邀请卢作孚先生做教育科长,推进教育新思想,移风易俗,一起创办理想的学校。后来,卢作孚找到蔡炎培先生做推荐,蔡炎培先生推荐了周勖成先生。而当时周勖成先生身在浙江,却愿意从浙江到重庆来推进新教育。于是周勖成于当年八月带孙伯才先生一起赴重庆办学。
1950年成为中共西南局干部子弟学校,改为公办,1954年更名为重庆市巴蜀小学校,1980年,重庆市教育局复收为直属小学,恢复“巴蜀小学”校名至今。1983 年恢复使用巴蜀小学校校名,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直属学校,重庆市示范学校,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定点联系的四所小学之一。
周勖成(1891-1968),名尚志,江苏苏州人,现代教育家,巴蜀学校创办人,首任校长。周勖成作为巴蜀校史上的首任校长,不仅是现代教育家,也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者和社会活动家,受到巴蜀师生的崇敬。1932年夏,经黄炎培推荐受王缵绪、卢作孚邀请入川,与1933年创办重庆巴蜀学校,连续18年任校长,直至1950年卸任。
在任期间,周勖成以“公而忘私、正大光明、诚实不欺、朴素毋华”即“公正诚朴”为校训治理学校,按照“教养兼施,中小并包”的方向办学。周勖成延聘知名教师任教,对清贫而又刻苦学习的学生,不论在校还是升入他校,均有学校承担学习费用,成就了诸多学子成才。
1940年9月24日,应中华职教社和黄炎培先生的邀请,刚刚访苏归来的周恩来同志来到抗建堂作报告。为确保安全,黄炎培先生临时决定将报告会移至不远处的巴蜀学校。在操场的一张饭桌上,周恩来同志作了题为《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的报告。据统计,前来聆听报告者达到两三千人之多。这段历史,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和学校校长引以为豪。
重庆解放前后,大批南下干部来到重庆。解放初,为解决随军子弟的教育问题,中共西南局决定建立一所干部子弟校。考察多所学校后,中共西南局选定巴蜀学校作为干部子弟校。
1950年12月12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指派刘西林正式接管巴蜀学校,学校性质由私立变为公立。邓小平同志指示:“一切不动(指人事关系),只许办好,不许办坏。”
40年前上小学时,我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古老师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未来决定你们是否成功,除了智力因素之外,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
这句话我铭记一生,受益良多。老师解释说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勤奋、刻苦、仔细、认真,包括表达与沟通等。“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犹如一把剪刀,一些从这边走,一些从那边走”。
40年过去,这些话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时刻鞭策我自己的前进。所以,我孩子读小学,我在送他上学的路上,时常念叨“勤奋、仔细、检查、预习、复习”。他当时在重庆市另外一所名校——人和街小学上一年级,经常数学只能考90来分,我便言传身教,比如检查,用自己的小手指在试卷上逐字逐句逐段地扫过,保证效果。
后来他考了人生中第一个100分,非常开心。因为他们班是学霸班,竞争非常激烈,同学和家长都非常重视教育。最终他们班除了出国的同学,全都进了重庆市市级和区级名校。目前,孩子们在各自的学校,仍然一枝独秀,非常厉害。有时候,我都惊叹,“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学校,文化和精神传承,能够铸就如此优秀的孩子?”
我经常发现,专家具有共同的特质就是特别认真,凡事都是一丝不苟,力求百分之百的“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坚持自己的专业判断,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自己的专业信仰和追求;并且持之以恒,从不懈怠。当然“海纳百川、虚怀若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
所以,专家们一般都是非常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对自己的表达非常在意,说话行事从不率性而为。因此,他们能在学术还是各自领域,成为行业标杆与领袖,让人敬仰和尊敬,不足为怪。
什么是专业?
第一,受职业伦理的约束。
希波克拉底誓词(The Oath of Hippocrates):“余愿以自身能以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凡授余艺者敬之如父母,为终身同世伴侣,彼有急需,余接济之。视彼儿女,犹余弟兄,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凡余之所知,无论口授书传俱传之吾子、吾师之子、及发誓遵守此约之生徒,此外不传他人。余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之所及,遵守为病家谋福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之败行,余必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并不作此项之指导,虽人请求亦必不与之,尤不为妇人施堕胎之术。余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余之职务。凡患结石者,余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高明。无论何适何遇,逢男或女,贵人奴婢,余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为各种害人及劣行,尤不做诱姦之事。凡余之所见所闻,不论有无业务之牵连,余以为应守秘密者,愿保守秘密。倘余严守上述之誓词,愿神仅仅使余之生命及医术,得无上之光荣;余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
南丁格尔誓言:“余谨以至诚,于上帝及会众前宣誓: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专业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病人及家属之秘密,竭诚协助医师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
所以,当你立志要成为一位专业人士之前,了解并熟记以上誓言,会对今后的人生有极大的好处。
1996年7月,我在重庆市交通稽查征费局参加工作,这是重庆市交通局下属的行政执法机构,半军事化管理。1987年,交通监理体制改革,与现在的公安交管部门分家,一部分职责划分到现在的公安部交通管理机构。所以,大家对于“公路”和“道路”要有基本概念,执法主体是不一样的。
我乘坐潘武新局长的车回家时,他就对我说:“剑锋,我脱了这身制服,去菜市场没有人认识我。所以,官职不重要。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甜薯。”“我们八小时以内是严格的上下级,八小时以外摸脑袋拍屁股都行。”
他本人是学法律出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平易近人、毫无架子,多才多艺、德才兼备。这些话,我也铭记一生。
同时,他的领导班子,以及选人用人,都是这样。分管我的副局长(财会专业毕业)、处长(中文系毕业)都是专业人士,后来他们又学习了诸如法律、项目管理等专业,大家相处融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一起成长和进步。
时至今日,我仍然与交通稽征的前同事们还保持着兄弟般的情谊。虽然现在天各一方,都成长为各自单位的各级领导或者骨干,但是“稽征人”的精神依然传承下来,并将继续发扬光大。
真正让大家能够记住你的,是你的专业为所服务的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所谓专业的力量所带来的“存在感”。古训“行胜于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是对待客户。
前人说“内圣外王”。前面所谈到的是对自己的要求,那么对于外部客户我们怎么体现“专业”呢?
首先是议价,只限于双方,而非三方或者多方。
其次必须有突破成规的勇气,任何工作都以顾客为重。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因为“教条”不容易被轻易打破。
最后是授权。如果客户的需求(从需求分析的角度,要区分需求和要求)是100分的话,下属的能力就是X,上级最后的工作结果就是100-X。
第三是持续学习。
专业人才对于本身技能的磨练,抱著至死方休的决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上万小时的训练,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士。任何浅尝辄止的学习,都是皮毛,无法应对复杂的项目或者局面。
我认识的一位高级领导,平常我们常微信交流。他是基建财务与信用专业毕业,高级经济师,曾任某国有大型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8月7日出任另外一家股份行党委委员及其母公司集团副总经理、银行党委书记及行长数职。2014年1月任这家集团监事长。同样也是多才多艺,其打造的微信公众号“蒙格斯报告”,敬请大家关注。公众号里面有很多分析文章,经典而隽永,值得收藏并认真阅读。
在许多人眼中,金融高管是理性而自持的,很难与具有浪漫色彩的文艺爱好者画上等号,但事实并非如此。今年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有幸采访到他,聆听他对读书的一些看法及感悟。他谈及缘何对文学类书籍有特别的热爱,用“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来形容。
他认为,对每个人来讲,阅读都没有什么特殊性,都在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元素,积累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读书感悟,这是必然性的一面。
另一方面,“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在我们小的时候,是非常缺乏读书机会的,待到后来,难免会对读书有一种如饥似渴、如获至宝之感,这是偶然性的一面”。在阅读中,他对书籍往往会有一番别样的感悟与深思。在他眼中,很多书籍不仅仅是关于文字的故事及记录者,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艺术美感。
他认为,就文学作品来讲,不能局限是对人物及故事的描写刻画,而要能够折射出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当时人与自然、社会等的关系。“伟人的著作有其特殊的魅力。就像《共产党宣言》,它那如同剥丝抽茧般从商品、交换、生产、劳动到剩余价值的层层分析,这种逻辑美感与逻辑力量真的让人十分惊叹与震撼,年轻人真该去认真读一读”。
在他眼中,读书的意义是自我更新,并做到与时俱进。不仅要大量的阅读,还要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将书本读“活”。同时,他还分享了关于读书的小“妙招”。
他说,“就我个人经验来讲,思考与写作是阅读的一种重要载体,如果能带着问题去读,在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思考,阅读各种资料进行写作记录,这样读下去效果会事半功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强烈推荐他所写的一本书《远离冰山》。
在《远离冰山》的书目介绍中,这样写道:“商业银行战略、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市场策划,都必然兼顾明天的命运。由于人性的弱点,这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常被人们表面重视而实际忽视,因为对每一个具体的经营交易行为而言,都是短视、盲目而无法远望的。只有在每一个具体的交易行为都能遵守为明天而设置的规则和价值取向时,才能确保商业银行整体明天的稳健,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避开未来道路上可能存在的危险的冰山。”
第四是永葆好奇心。
一般而言,大多数人只有中度好奇心。网上有句话“不要用你的兴趣挑战别人的专业”。这句话半对半错。现实生活中,“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认识的一位高级领导,高级经济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某央企大型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为知名文化学者,诗人、画家、散文作家、书法家,中共党史研究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李可染画院名誉理事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做为金融家、企业家、经济研究专家,曾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现主要从事文化研究与艺术创作。
我经常和他微信交流,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发现他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就是与众不同,能一眼洞穿本质,同时长袖善舞、纵横捭阖。作家出版社刚出版了他的新作《霜宁诗词选》,在京东上是热销书籍,欢迎大家选购。
第五是纪律。
“慈不带兵,仁不经商”。《三国演义》孔明挥泪斩马谡,前面所述巴蜀小学的创办者王缵绪老先生自己的儿子因为违反校规,被学校开除,不曾干预说情。无一不是说明这一点。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打造一直“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是各级管理人员的追求。
总之,了解“专家与专业”后,那么我下一篇文章,我就来谈“怎么才能成为专家”的重要话题,以及我本人的体会和实践。
作者简介:
刘剑锋,现任中信银行重庆分行—公司银行部(战略客户部)大客户六部总经理,曾任分行信息技术部/数字金融部总经理。重庆大学计算机/国际金融专业学士、会计专业硕士MPAcc,美国贝翰文大学在读工商管理博士 DBA。清华大学“第四届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导师,成渝双城地区双城经济圈智库专家联盟“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