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干货分享 | “构建中国氢能产业生态系列论坛”第二期主题论坛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2-06-17 00:00

2022年6月11日,由氢能生态智库、清大智库能源环境资源委员会和清华校友碳中和协会主办,清控至道教育承办,校友论坛友情支持的“构建中国氢能产业生态”第二期主题论坛圆满举办

5000字干货 |“构建中国氢能产业生态系列论坛”第二期圆满举办

本次主题论坛围绕“氢能产业生态中的创业企业”主题展开,气候资本集团董事长、英国伯明翰大学客座教授路跃兵博士作为主持人,和来自上海、北京和广东的5位氢能产业的领军企业创始人一起深入探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论坛的活动盛况和精彩观点。

一、开题演讲

在主题论坛的第一部分,路博士首先从生态构成的角度,为大家进行主题梳理和提炼升华。

路博士指出,现在的经济活动和商业活动越来越趋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公司之间的关系正由过去的零和竞争向竞合关系发展,公司的战略也在由竞争战略向合作战略以及生态战略演变。

无论大公司还是小企业,都面临这样一个转型趋势:大企业,要想办法构筑自己的生态系统;小企业,要融入一个适合自己,并能快速成长的生态系统。

所以我们希望所有关心氢能产业生态发展的个人和组织,能够在一起共同研讨,共同合作,共同交流,把中国的氢能产业做起来。

而我们主题论坛的举办也是为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系统理论和最佳实践,总结和提炼生态战略的方法论,为政府机构建立产业生态大企业设计商业生态、创新创业企业指导利基战略资本进行生态化投资等提供帮助。

在提到今天的主题生态系统和创新创业时,路博士尤其强调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它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做Niche creation(创造能力)

即生态系统中需要大量在某个小的细分领域里有专长的公司,这种公司越多,意味着生态也就越健康。否则,有时候会由于某一个生态位的缺失,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健康运转。

自然生态系统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是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它们以食物链和能量链的方式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

第二是区域或者叫生活的环境,这些相互关联的有机生物体还处在同样的环境因素之中。

对应到商业和产业中来,其实氢能的产业生态系统也是由链和区所构成。

链主要是两种价值链,第一是氢能的链,从氢气的制取、储存再到运输等;第二是各种应用场景;区域的话,比如国家正在推行的示范城市群。

那么,链和区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价值链上的供应商和参与者要好好利用区域中的环境要素,包括:资本是否充足、人才是否足够、市场是否形成一定规模,是否有技术支撑和上下游的相关产业支持等,将这些要素相互合作,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嘉宾分享

在路博士的开题分享之后,来自上海、北京和广东的5位氢能产业领军企业创始人,带来了他们在产业生态当中的成功经验,问题所在和思考建议。

以下为嘉宾分享内容精华版:

1、易培云

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三个生态:1)国家层面的氢能生态;2)区域层面的氢能生态;3)技术层面的氢能生态。

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大力推广碳达峰碳中和,推广氢能源和燃料电车。

我给大家分享几个数据:目前我们国家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概在120亿吨到125亿吨,到2030年不能超过130亿吨,到2060年不能超过15亿吨。

大家可以看到,经济社会要增长,能耗肯定要增加,但是到2060年,二氧化碳却要下降80%以上。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要做到必须依靠全新的能源,氢能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式。

今年3月23号,国家层面上正式做了表态,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正式把氢能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一个补偿部分。相当于给整个行业一颗定心丸,氢能产业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有专家预测,在未来60年左右,氢能将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到20%。这里面的核心逻辑是氢和电要协同发展,因为单独发展氢或者单独发展电,在未来都会受到制约。

从区域层面,目前国家形成了“3+2+1”格局。

3指的是第一批示范城市北上广,2是河南和河北,1是山东的“氢进万家”,此外目前华东和成渝地区也在大力推广。

再到技术层面,在整个氢和燃料电池环节里面,技术链生态有两个最重要的装置,一是把氢变成电,使得氢气能够成为汽车的动力;二是把电变成氢,怎样把生态中制取的绿电变为成绿氢。

其实这两个核心装置,尽管应用对象不同,催化剂不一样,但它们的学科体系是一样的。整个难点在于它是一个多学科、跨尺度的多物理层概念,包含水、电、气,从宏观到微观,跨度非常大,所以从技术含量上来说,比锂电池高得多。

2、欧阳洵

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今天受路博士邀请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作为燃料电池从业者对生态圈的看法。

目前整个氢能生态圈是存在一些痛点的:

第一,从国家层面来看,“以奖代补”的政策很难支持单独的知识产业发展,再加上财政紧张,补贴门槛相应就会提高,导致资金到位的风险较高。

第二,燃料电池的成本在逐年下降,但并未到达市场化的拐点。

以氢能重卡为例,目前燃料电池重卡售价普遍在110-140万元之间,国6柴油重卡约为40万元,纯电动重卡约为80-90万元,可见燃料电池重卡价格是最高的。如果要刺激市场,预计氢能重卡的价格要降到80万,甚至70万左右,才能迎接市场拐点的爆发。

第三,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氢气价格过高,基本都高于30元,甚至达到50-60元,不利于某些应用场景的推广。

第四,加氢站的数量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这并不是因为建造加氢站的难度大、成本高,更多是审批政策和流程的因素。很多建造好的加氢站并没有投入使用或者只供内部测试使用,无疑会阻碍行业发展。

第五,整车厂动力不足导致整个燃料电池产业链压力巨大。目前,整车厂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传统燃油车,最近几年增加了电动车,所以燃料电池对整车厂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这就迫使很多燃料电池企业需要冲到终端去做用车客户的拓展,最后发现自己并不是在卖电池,而是在推销汽车。

最后,对氢车的运营和氢气本身不太熟悉,加上早期示范的问题,会让客户对氢气车辆使用动力不足,在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时会产生一定疑虑。

这就是氢能产业的6大痛点,但痛点其实也是机遇。作为从业者,要做的是如何解决痛点,抓住机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抓两头:

一是打造没有政府补贴的场景,比如说氢车场景的规模化,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仔细打磨产品,提高整个车辆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二是找到优势互补合作伙伴,比如在技术和商业场景中能够弥补自己弱项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最终的产品。

3、方沛军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我入行的契机,开始于数十年在气体公司工作的背景。早期我在台积电负责气体相关业务,后期进入法液空,就更了解氢气。在我的认知中,氢是一种能源,所以我才会成为一个氢能产业的创业者。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氢能产业生态中的创业企业”,很多人会好奇创业公司到底是怎样的。我个人觉得,创业公司永远在创业的路上,我们经历了生态从无到有以及越来越完善的过程。

6年前,很多人知道氢气球、氢弹,但不知道氢能,所以对于创业来说,进入一个完全从0开始的行业是非常难的。

那时候,全国总共只有三座加氢站,一座是为了奥运会,一座是为了世博会,另外一座是郑州宇通集团做测试的内场站。所以我们一开始是从加氢站切入,后来从加氢再往上游到做储运氢(镁合金固态储氢)

每一年的环境都不一样。生态在完善发展的过程中,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直到2018、2019年时,氢能行业的发展都不算快。但从去年起,在双碳背景下,氢能引起了多方关注,全国的加氢站也从原来的3座增加到了200多座。

从我的经验,我想告诉大家,任何一个新产业都在不停被优化和合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做的只是跟随时代发展大潮,找准自身定位,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聚焦于行业亟待解决的痛点。

从公司角度来说,需要抓住产业发展的大致方向。因为在方向里能感知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再通过公司的技术积累、人员组织的调配来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真正在做的事情,也就是我所说的,创业公司一直在创业,我们从来没有停止。

4、钱伟

佛山市清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我们公司位于广东佛山,佛山也是大湾区氢能产业布局较早的城市之一。在产业生态不完善的时候,只能没有技术发展技术,有了技术再造车,造车之后建加氢站。

但是现在我们发现,目前大湾区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氢源问题。氢源少导致氢价高昂,即使在政府补贴的条件下,仍然难以打通应用场景的商业化模式。另外,应用场景也是共性问题。

经过近两年的摸索,我们认为有些场景里的商业化模式是可以打通的,比如交通领域的重卡,但显而易见,整个商用车板块对价格和使用成本非常敏感。

怎样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利用现有的政策,建立一个生态,保证整个商业模式运转起来,就变得至关重要。

我们公司从2020年开始,针对佛山当地一些特殊的场景,进行了一些尝试,包括18吨的翼展车。在配套100多千瓦的系统后,能保证车在高速行驶和满载的条件下,实现相对较低的氢耗。按照目前的价格,在今年传统燃油涨价的情况下,它的使用成本只有柴油车的70%。

不过,另一方面,为了降低车辆购置成本,还需利用一些地方政府的“以奖代补”政策,来使氢能汽车更具有经济性。

随着技术进步或者整个产业链的进一步提升,我认为到2024年、2025年示范城市群的末期,氢能行业还具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比如生产出功率更大、成本不变、氢耗更低的车型,将重卡领域的生态拓展起来。

其实氢燃料电池留给大家的时间窗口比较短,需要整个行业的上下游一起去努力,我希望未来能拓展一些上下联合的应用场景。

那么对我们公司来讲,还是要聚焦在电堆和系统层面上,做一些新的应用场景拓展,努力成为中国领先的氢能应用产业集团。

5、叶鑫

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我今天的主题是作为一个氢能行业的创业公司,如何看待生态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氢能行业很类似于1949年刚建国时的石油行业,那时没有车、没有油田、炼化设备,更没有加油站,都是慢慢发展起来的。

现在如何去认知生态?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首先要识别自己所在的生态中有哪些参与者。就我们的发展经验来看,生态里的参与者大概有几方,以汽车行业为例,包括:产业政策的制定人、运营公司、使用方、设备的提供方、氢源、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家群体。

在看待氢能行业的生态时,还要克服很多难点:

一,氢能行业从业者的门槛非常高,因为无论你是在行业价值链条的上游还是下游,都得具备生态思维;

二,现阶段的氢能行业,政府参与较多,未来如何实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难题;

三,如若2025年之后,政府补贴政策退坡,进入完全的市场竞争,市场的终局在哪里?未来政府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四,怎么去分配利益。生态,讲通俗一些就是联盟,在传统的成熟行业都会有一个“家长”去分配利益,现在的氢能行业并没有这样带头人去主导利益分配。

五,做生态光靠自己是不行的,独木难支,必须既有技术的积累,又有开放心态。不开放就会落后,但开放到什么程度,才能既保有自己核心竞争力,又不会被淘汰,“度”的问题需要仔细考量。

对于以上难点,我再说说我的建议。

一,保持对环境的极度敏感性,时刻调整自己的动作。

二,找到自己的小生态。基本上每个城市都形成了自己的打法,这时就要做出选择,你愿意加入哪个生态,和这个生态里的小伙伴一块联合发展。

第三,在选择生态参与方时,要跟价值观一致的合作伙伴变成利益相关者。

第四,要通过技术赋能上下游,最核心的是帮助客户成功。因为客户成功的过程中,自然会用到你所给出的使用场景解决方案。

三、主题讨论和问答环节

接下来的座谈会时间,路博士作为主持人,和5位嘉宾一起就“如何基于价值链(技术与资本)和区域条件(市场与政策)的生态系统进行利基创业”,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在问答环节,路博士也对场外提问进行了精彩解答。在回答“目前我国氢能技术与全球相比,是否能实现像新能源汽车一样的弯道超车?”这一问题时,路博士认为,我国发展氢能非常具有优势:

第一是政府和政策的支持。从过往经验来看,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这种特有的、政府支持的发展模式。对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低碳产业来说,国内的制度和政策十分有利。

第二在氢源方面,我们国家很多上游产业能产出大量的氢,加之太阳能、风能发展迅速,因此未来的氢源也十分丰富,这对于发展氢能产业是巨大的优势。

第三,中国氢能上下游相关产业,无论从市场规模、生产能力还是产业配套都非常齐全,对氢能发展也是一个优势。

第四,中国地大物博,各种工业齐全,发展快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应用场景市场

综合以上4点,路博士认为,中国氢能产业未来超车发展的概率很大。

至此,“构建中国氢能产业生态系列论坛”第二期主题论坛圆满落下帷幕。3个小时的知识飨宴,干货满满,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全新的思考和启发。

“构建中国氢能产业生态”系列论坛还将继续,请大家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