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你!你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位博士是谁吗?
发布时间:2020-11-13 00:00
你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位博士是谁吗?

博士,在中国古代曾被用于官名,也曾用于称呼那些专精一艺的人。而在现代,博士则是人类教育体系金字塔尖的王冠,是国家授予的最高级学位。如果要按平均人口来算,截止2020年底,我国每万人当中只有不到7个博士
 
博士作为学位已有几个世纪,而直到30多年前,中国才有了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也有了我国颁发的001号博士学位证书,它的拥有者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马中骐
 
1.jpg

1940年3月,马中骐在上海一普通家庭呱呱坠地,他从小就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入学以后更是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成绩。16岁那年,聪慧的马中骐考上了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便留校任教,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马中骐一边教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专业知识,3年后,便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成为了胡宁先生(两弹一星重要参与者)的学生。
  
2.jpg
 
不过在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马中骐的学习之路也曾中断过几十年。1978年改革开放后,教育部决定在中科院、复旦大学等高校设立博士试点。在同年举行的全国研究生考试中,马中骐又一次步入考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再次成为胡宁先生的学生!
 
1982年2月6日,恰逢马中骐博士学业完成,我国举行首次博士论文答辩
 
这场堪称豪华的答辩委员会阵容有:“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胡宁、朱洪元、戴元本、谷超豪四位学部委员和侯伯宇、李华钟两位顶尖教授担任答辩委员。
 
3.jpg

答辩结束后,七位答辩委员会导师现场进行无记名投票,一致认为马中骐的论文符合博士论文要求,答辩通过!
 
4.jpg
1982年博士论文答辩-高能所马中骐
 
1982年3月4日,时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钱三强签发了马中骐的博士学位证书,证书编号10001,编号中第一个数字“1”代表中国科学院,证书颁发单位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新中国“第一号”博士由此诞生
 
5.jpg
马中骐证书,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983年5月27日,国家以前所未有的礼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我国首批博士举行隆重的学位授予仪式,除唯一一名工学博士冯玉琳在美国读书外,参加仪式的其他17位博士和导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马中骐代表学生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发言。

6.jpg
1983年5月27日
新中国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在人民大会堂合影
  
虽然当时很多人并不清楚“博士”为何物,但首批博士学位的授予,却成为一个历史性事件,记录着重新建立起来的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与期待。
 
7.jpg
杨振宁与马中骐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马中骐一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并发表190余篇研究论文,涉及规范场理论、大统一理论、磁单极理论等等领域,后来更是和杨振宁取得合作,从事冷原子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获得若干可喜的成果。
 
1991年,马中骐还被国家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成为博士导师,直到2005年退休。
 
8.jpg

2018年6月1日,马中骐教授将自己1982年获得的第10001号博士学位证书等相关实物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由国家永久保存这些见证历史的物证。
 
马中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第一号就是名字排在前了,没有别的意义。能成为第一号博士,是历史的偶然,这并不说明我比别人强,我只不过是这批人当中的一个而已。
 
但是,马中骐求学的经历和求学的态度,爱学、好学的精神,是我们值得永远学习的。
 
9.jpg

如今,我国博士培养得到了迅猛发展,新增博士毕业生早已年逾5万,高学历人才遍布全球。但是,总体来看,博士所占人口比例仍不足万分之七,与发达国家仍有巨大差距,需要迎头赶上。
 
最后,希望每一个人在这些先驱者身上,在每一位博士的身上,看到的不只是学历、名望,更要看到这背后是一个探求知识的灵魂,是文化与理想的不灭薪火!